一、离婚起诉孩子抚养权归属怎么判
离婚案涉儿童监护权,法庭综合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四条
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,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。离婚后,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,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。
离婚后,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、教育、保护的权利和义务。
离婚后,不满两周岁的子女,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。已满两周岁的子女,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,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。子女已满八周岁的,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。
二、离婚调解财产分割协议如何执行
离婚调解财产分割协议的执行,首先需明确协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。若协议合法有效,一方不履行时,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执行程序通常包括: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、协议等相关材料,法院立案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等法律文书。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调查,包括银行存款、房产、车辆等,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,如查封、扣押、拍卖等,以实现协议中约定的财产分割内容。
在执行过程中,双方应积极配合法院工作,提供相关财产线索等信息。若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,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,但申请执行人仍可在具备条件时再次申请执行。
三、离婚诉讼财产分割标准是怎样的
离婚诉讼财产分割标准主要依据《民法典》等相关法律规定。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均等分割,兼顾各方利益和生活实际。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,如一方婚前财产等。对于夫妻共同债务,需共同偿还。分割时,考虑财产的来源、价值、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。如房产,若为婚后购买,一般视为共同财产,可协商或按市场价值分割;车辆等动产同理。若一方存在过错,如重婚、虐待等,无过错方可适当多分。同时,要注意知识产权的收益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,一般也属共同财产。总之,财产分割需综合多方面因素,以公平合理为原则。
离婚时孩子抚养权的归属,法院通常会从孩子的年龄、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量。如果孩子未满两周岁,一般会判给母亲抚养,除非母亲有不适合抚养的情形。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满八周岁的孩子,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。八周岁以上的孩子,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。同时,哪一方能为孩子提供更稳定的生活环境、更好的教育条件等,也会影响抚养权的归属。